自“百千万工程”实施以来,东陂镇围绕党建引领、产业发展、人居环境建设、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、社会力量参与等核心任务,抢抓机遇,全力推进典型镇村培育,探索“百千万工程”东陂经验。
一、大抓党建引领,夯实“百千万工程”“硬支撑”
一是深化镇“百千万工程”指挥部组织领导作用。定期召开指挥部会议研究部署“百千万工程”工作,高效推进各项工作的谋划和落实。二是优化基层党组织建设。持续发挥村党委书记“头雁”作用,提升村“两委”干部干事创业能力和水平,推动村中各项工作落地落实。三是强化干部队伍建设。着力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理论素养和综合能力素质,发挥干部队伍在“百千万工程”实施过程中的力量。
二、大抓产业振兴,吹响“百千万工程”“冲锋号”
一是扩大腊味产业规模。引进优质企业,大力推进东陂腊味标准化、专业化生产。争取省级专项债1.4亿元投资建设东陂镇农业产业园,打造腊味产业园,扩大东陂腊味产业规模,进一步夯实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基础。2023年东陂腊味产值3.5亿元,同比增长59%。二是延伸花卉产业链条。红满天花卉产业园已新建花卉组培室,优化种质资源,逐步建强花卉产业链,实现产业提产增收。2023年,红满天花卉产业园产值突破4000万元。三是多样化发展农业产业。引进农业龙头企业,流转土地4500亩,打造富硒丝苗米种植基地,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;引进种植大户种植红葱、芋头等农产品,丰富本地农业产业类型。
三、大抓风貌建设,优化“百千万工程”“软环境”
一是抓好人居环境长效提升。组建人居环境长效管护领导小组,统筹推进村庄清洁工作,组织镇村干部加强宣传,形成共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共识。累计清理积存垃圾16.2吨,水域的生活垃圾漂浮物10.2吨,农业生产废弃物8.4吨。二是抓好农房风貌管控提升。实施农房风貌管控试点工作,完成房屋外立面改造提升约1700栋;推进镇区危旧房屋清拆,今年累计清拆镇区危旧房屋78栋,18000余平方米;推进美丽圩镇“七个一”优化提升,完成主街路面黑底化、沿线房屋窗户改造提升175栋927个,新建人行道2.2公里。三是抓好绿美生态建设。结合典型镇村建设,因地制宜做好镇村绿化布局,利用乡村振兴示范带等重点项目资金,做好“四旁”“五边”绿化美化,广泛宣传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绿美生态建设。累计种植各类树木3万余棵,不断厚植乡村风貌绿美底色。
四、大抓乡村运营,激发“百千万工程”“新活力”
一是大力推动西塘村“研学经济”。活化省立文理学院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红色血脉,引入社会资本,采用“EPC+O”运营模式,建立“资源资产+资本+人头股”相结合的股权分配制度,推动西塘村“研学经济”尽快见效。二是加快打造马头陂“水经济”。大胆探索运用水生态环境赋能旅游产业,做活“水旅融合”文章。加快周边配套设施建设,加强与企业的对接,力促马头陂田园综合体“水经济”项目尽快落地。三是谋划打造前江铺特色“餐饮经济”。以人居环境整治和农房风貌管控为抓手“建”好新村,完成村中房屋外立面改造200多间,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工作,村庄面貌焕然一新。以修旧如旧,留下乡愁为理念“修”好旧村,利用特色村、乡村振兴示范带等项目资金1000余万元,全面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。以引进社会资本,推动产业导入为目标“用”好古村,动员村民统一出租闲置古民房27间,村集体古民房3间用于民宿建设,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;引入企业资金1000万元,用于闲置古民房改造提升。四是完善配套设施,发展东陂村“旅游+经济”。抓住实施典型镇项目建设机遇,完善旅游配套设施,依托连州地下河景区和冯达飞纪念馆等旅游资源吸引游客,带动东陂村一批餐饮企业和腊味企业快速发展壮大。五是盘活土地资源,发展卫民村“种植经济”。卫民村创新发展传统种植业,以新手段撬动“种植经济”发展,整合乡道沿线土地400亩,借助便利交通和肥沃土地优势,引进农业企业种植优质芋头,实现村集体和农民双增收。
五、大抓社会力量,占领“百千万工程”“新阵地”
一是推动重点建筑业央企参与镇村建设。中交四航局投资5200万元,充分发挥央企资金、资源优势助力实施美丽圩镇建设项目。二是科学统筹新型帮扶协作。黄埔区帮扶企业共捐献104万元,实施5个民生项目;与民营企业签订结对帮扶项目3个,充分统筹“千企帮千镇,万企兴万村”力量。三是发挥国企和乡贤力量。加强与南方电网连州供电局沟通,确保腊味企业生产运转正常,优化腊味产业发展环境;引导乡贤出理念、出资源、出人脉参与“百千万工程”,助力东陂镇典型镇村、特色产业、绿美建设等工作。